揭秘超大型集裝箱船訂造熱潮
2013-12-19 17:14:34 來源:中國船舶新聞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一時繁榮難掩“過剩之窘”
“盡管超大型集裝箱船訂單量大幅增長,但全球集裝箱運輸量卻沒有出現大的變化,仍維持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的較低水平,運力過剩矛盾依舊突出。”郭文杰分析認為,此次超大型集裝箱船訂造熱潮不是由實際有效的市場需求推動的,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據國際有關機構統計,截至目前,全球集裝箱船運力總計1700萬TEU, 其中閑置運力為49.1萬TEU,閑置率高達2.9%。“這說明,全球集裝箱船運力過剩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緩解。在這種情況下,船東仍積極訂造超大型集裝箱船,肯定有其特殊的目的。” 郭文杰分析認為,在國際集裝箱航運市場上,以馬士基公司為代表的少數幾個大型班輪公司占據了主導地位。對于它們來說,追求規模效應、擴大市場份額就意味著更快的發展。因此,面對集裝箱船大型化的趨勢,這些公司為搶占市場先機,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爭先恐后地訂造超大型集裝箱船。
“行業巨頭的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輪超大型集裝箱船訂造熱潮。”郭文杰表示,在看到馬士基公司于2011年訂造了20艘18000TEU集裝箱船后,一些規模較小的班輪公司緊隨其后,在今年訂造多艘超大型集裝箱船。例如,日本川崎汽船在今治造船訂造了5艘14000TEU集裝箱船,加拿大西斯潘公司在江蘇新揚子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 招聘)有限公司訂造了5艘14000TEU和4艘10000TEU集裝箱船,阿拉伯聯合航運公司則和三星重工簽訂了5艘18000TEU和5艘14000TEU集裝箱船建造合同。
當然,今年的訂單中也不排除一些帶有投機性的訂單。專家表示,看到超大型集裝箱船的價格如此之低而性能卻大幅提升,加上有大型班輪公司帶頭下單,一些國際資本就動起了“抄底”的念頭,希望通過“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的方式從中獲利。其中兩個典型的例子是希臘Oceanbulk公司和國際海事金融(International Maritime Finance)公司分別在現代三湖重工和現代重工訂造了2艘9000TEU集裝箱船。
克拉克松公司最新預測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全球集裝箱貿易量的增幅僅為5.5%。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超大型集裝箱船訂單量的增幅高達530%。“盡管今年全球集裝箱船拆解量大幅增長,但與運力的增幅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 郭文杰表示,未來幾年,全球集裝箱船運力過剩狀況難有大的改觀。